金缕玉衣首要出土于我国汉代,玉衣也称“玉匣”、“玉柙”,是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皇帝和高档贵族身后穿用的殓服,外观与人体形状相同。
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级的标志,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运用银线、铜线假造,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
金缕玉衣是汉代标准最高的丧葬殓服,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据《西京杂志》记载,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盔甲,用金丝衔接。这种玉匣便是人们日常说的金缕玉衣。其时人们非常迷信玉能够坚持骸骨永存, 更把玉作为一种尊贵的礼器和身份的标志。
玉衣的来源,能够追溯到东周时的“缀玉面幕” “缀玉衣服”,到三国时曹丕下诏禁用玉衣,共流行了四百年。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用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运用银、铜线缀编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到目前为止,全国共发现玉衣二十余件,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中出土的两件金缕玉衣是其间年代最早的。徐州楚王陵出土的金缕玉衣是制造最精巧的。
因为金缕玉衣标志着帝王贵族的身份,有很严厉的制工艺技术要求,汉代的统治者还设立了专门从事玉衣制造的“ 东园”。这儿的工匠对很多的玉片进行选料、钻孔、抛光等 十多道工序的加工,并把玉片依照人体不同的部分规划成不同的巨细和形状,再用金线相连。制造一件中等类型的玉衣所需的费用简直相当于其时一百户中等人家的家产总和。用金缕玉衣作葬服不只没有完结王侯贵族们坚持骸骨不坏的愿望,反而招来盗墓毁尸的厄运,许多汉王帝陵往往因此而屡次被盗。到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命令制止运用玉衣,从此玉衣在我国前史上消失了。解放以来,汉墓中所发现的玉衣已在十件以上。
曾经有新闻媒体报道过“埃及惊现1000具穿金缕玉衣黄金木乃伊”,但那些黄金木乃伊也便是在身上镀了一层金罢了,并没有玉的成分,称不上真实的“金缕玉衣”。玉雕技艺是我国独有,汉朝也是玉雕装修盛行的时期,原湖南省博物馆馆长熊传薪介绍说,从长沙出土的金缕玉衣残片来看,它不只仅仅简略磨成玉片罢了,上面还雕有斑纹。
金缕玉衣详细由何人所规划并无史料记载。1968年,西汉刘胜和窦绾配偶墓中发掘出两套完好的古代帝王贵族的葬服“金缕玉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前史。据调查,这两套“金缕玉衣”是我国考古出土中,年代最早的,也是最完好的两套。
我国现已出土玉衣的西汉墓葬共有十八座,而金缕玉衣墓只要八座。其间最具代表性的是河北满城一号墓出土的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它用一千多克金丝连缀起2498块巨细不等的玉片,由上百个工匠花了两年多的时刻完结。整件玉衣规划精巧,作工详尽,是旷世可贵的艺术珍宝。1968年,这件金缕玉衣出土时,轰动了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