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是我国最陈旧的雕刻种类之一。大到人物、用具、鸟兽、花卉,小到别针、戒指、印章,我国玉雕种类繁多,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名誉。
一方青玉,须受磨炼而造就;一汪碧波,能涤万物而自清。一方青玉、一汪碧波,道出了玉雕制造技艺传承人孙殿国的艺术生命。
64岁的孙殿国是安次区葛渔乡镇佟庄村人,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家、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他承继祖上传下的手工,从事玉雕职业数十年,在朴素创造中雕刻着朴素的工匠精力。近来,记者来到孙殿国作业室,看望他的“玉雕国际”。
列入廊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孙记玉雕,能够追溯到清代晚期。孙殿国自幼沉浸在雕刻艺术的气氛中。他4岁起,便拿起玉石的下脚料,学着大人的姿态试着雕刻。1974年,14岁的孙殿国进入其时生产队的玉器加工厂当工人。凭仗厚实的功底和对玉雕艺术的孜孜以求,短短3年他便成为主干。
走进孙殿国作业室,一件件精巧细腻的“俏色玉器”著作摆放在展现架上,人物绘声绘色,花鸟绘声绘色。 暖色灯光下,孙殿国坐在作业台前,左手握玉石,右手持雕刻机,在玉石上细细打磨,不时停下来凝思思索。
孙殿国痴迷玉雕,每天闭门雕刻,性格内向,不善沟通。孙殿国说,多年的玉雕生计,有过艰苦、有过苍茫,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玉雕职业不景气,许多玉雕师傅纷繁转行,孙殿国一家的日子也特别困难,但他咬牙挺了过来。
孙殿国一向在著作上寻求深度与立异,与翡翠的灵性不约而同。在孙殿国手中,一块其貌不扬的石头,经过选料、规划造型、机械打磨、研磨、雕刻、抛光等十几道工序,便成为赋有艺术气味的玉雕精品。“俏色玉器”经过体裁与玉色之间的合理调配,相互增色,更具艺术价值。
只见孙殿国顺手从石猜中挑了一块长约10厘米、宽5厘米的和田玉,比画着。“这个适合做叶子!”说着便在机器前坐下来,拿起铅笔规划,勾画出树叶的形状和头绪。然后用机器一遍遍打磨,直到呈现树叶的概括,再描绘头绪、打磨,直到玉外表非常润滑,再用刻刀雕刻。“别小看这么个小东西,常常要用上半天的时刻。”孙殿国说。
孙殿国说,做玉就像做人相同,不能有瑕疵,“我国自古就有玉如正人的说法,我以为和玉有缘的人也不会差到哪去。一个人不论做哪行哪业,只需仔细去做,那就是好的。”
玉雕工艺精美、细腻,是功夫活儿,根据不同玉石天然的颜色和天然形状,因料选材,因材施艺,能够根据各种玉料的天然颜色,灵活运用,成为玉雕的点睛之笔。如绿色翠鸟头上的一点红、赤色金鱼的黑眼睛、梅花鹿身上的花斑等,都是使用玉料的天然色泽,独出机杼地规划、雕刻而成的。
孙殿国靠着诚信运营、精深方法,赢得顾客的喜爱。为了将玉雕工作发展下去,孙殿国把手工传给了女儿。
“尽管女儿的手工还远达不到我的要求,但总算后继有人了。我现在就想为喜爱玉的人挑点儿好玉,让更多的人了解玉石常识。”孙殿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