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X技术最新专利机械加工,机床金属加工设施的制造及其加工,应用技术
2.用来弯曲铁线的成型机,叫成型弯线机,又叫线材成型机,数控线材成型机,自动线材成型机,全自动线材成型机,三维线材成型机,现有的弯线机通常由束直、输出铁线的送线机构,以及用来折弯送出铁线的弯折机构两个大的部分组成。
3.现有成型机的送线机构和弯折机构普遍是一体化集成在一起的,这种集成的方式,两个机构的部件集成在一起,较为紧凑,在检修时极为不便;且现有的成型机通常都是弯折机构的控制臂在送线机构的前端旋转来实现折弯的,这种方式控制臂通常都是横向悬空的,而控制臂重量较大,故而控制臂旋转时稳定性不高,由于重量大控制臂连接的部分会产生磨损,在长时间使用后控制臂旋转会产生误差,需要调整,控制臂的常规使用的寿命短。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未解决一体化集中设计,不便于维修,控制臂悬空稳定性不好,常规使用的寿命短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金属三维铁线弯线机,包括安装支架,安装在安装支架上的弯折机构和送线机构,所述弯折机构包括安装在安装支架上的控制臂,安装在控制臂端头的成型头,所述控制臂竖向安装在安装支架下方,所述送线机构安装在安装支架上方,所述送线机构上设置的出线口的中轴线与控制臂旋转的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本方案中,将现存技术中的弯折机构和送线机构分开设置,更便于单个的进行维修;同时,重量较大的挖弯折机构设置在安装支架的下方,整体结构更稳定;重量较大,长度较长的控制臂不在是现存技术中悬空的方式,控制臂旋转时更稳定,整体结构更合理,能有效提升弯折机构的使用寿命。
6.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支架上安装有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内设置有夹爪单元,所述夹爪单元包括主架体,滑动连接在主架体上的两个夹持爪,安装在主架体侧端的电机,转动连接在主架体内的双螺旋丝杠,两个夹持爪分别与双螺旋丝杠螺纹连接,且两个夹持爪对称的设置,所述电机输出轴与双螺旋丝杠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夹持爪的前端内侧相应设置有两个垫块,两个夹持爪的对称轴线与出线口的中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两个夹持爪的底端贴近于成型头,在弯折时,两个夹持爪将出线口送出的铁线进行夹紧,然后成型头对夹紧的铁线前端进行弯折,因为两个夹持爪与成型头之间的距离贴近,故而在折弯时,两个夹持爪能很好的保证未折弯部分铁线的平直度,来提升铁线.进一步的,所述辅助机构还包括安装在夹爪单元顶端的切割机构,所述切割机构包括相应固定在两个夹持爪顶端的两个限位刀槽,相应固定在两个夹持爪内侧的两个配合刀,滑动连接在其中一个限位刀槽内的切刀,安装在其中一个夹持爪侧面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带动切刀运动,所述切刀与相对的配合刀配合切断铁线,所述切刀的中线与出线
口的中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首先两个夹持爪将铁线夹紧,之后通过驱动机构带动切刀运动,切刀从一个限位刀槽滑动到另一个限位刀槽内,同时配合对置的配合刀将出线口送出的铁线切断,实现铁线.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切刀后侧的安装座,设置在安装座后侧的导向斜面,固定在夹持爪侧面的液压杆,固定在液压杆伸缩杆端头的滚轮,所述滚轮与导向斜面配合,所述夹持爪的侧面固定有支座,所述安装座与支座之间安装有压缩弹簧,控制液压杆工作,液压杆的伸缩端头带动滚轮运动,滚轮与导向斜面发生作用使切刀运动,切刀运动将铁线切断,以此来实现动力的传递,切割完成之后压缩弹簧回弹带动安装座复位,从而使得切刀复位。
9.进一步的,所述夹持爪的侧面转动连接有两个限位辊,两个限位辊相应设置在安装座的两侧,且两个限位辊侧面分别与安装座紧贴,两个限位辊的作用主要是限制安装座运动的轨迹,抵消导向斜面与滚轮配合产生的反作用力。
10.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支架上安装有两个横向的滑杆,所述主架体分别与两个滑杆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支架上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端头与主架体的一端侧固定连接,控制电动推杆工作,电动推杆带动主架体运动,主架体带动两个夹持爪运动,即可改变两个夹持爪的位置,从而使两个夹持爪之间夹持的铁线得以改变位置,以此来实现弯折后铁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概括为:本方案中,将现存技术中的弯折机构和送线机构分开设置,更便于单个的进行维修;同时,重量较大的挖弯折机构设置在安装支架的下方,整体结构更稳定;重量较大,长度较长的控制臂不在是现存技术中悬空的方式,控制臂旋转时更稳定,整体结构更合理,能有效提升弯折机构的使用寿命。
15.图中:1安装支架、2弯折机构、3送线垫块、13切割机构、14限位刀槽、15配合刀、16切刀、17驱动机构、18安装座、19导向斜面、20液压杆、21滚轮、22支座、23压缩弹簧、24限位辊、25滑杆、26电动推杆、27辅助机构。
16.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金属三维铁线弯线机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17.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金属三维铁线端头的成型头5,控制臂4竖向安装在安装支架1下方,送线上方,送线的中轴线旋转的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本方案中,将现
有技术中的弯折机构2和送线分开设置,更便于单个的进行维修;同时,重量较大的挖弯折机构2设置在安装支架1的下方,整体结构更稳定;重量较大,长度较长的控制臂4不在是现存技术中悬空的方式,控制臂4旋转时更稳定,整体结构更合理,能有效提升弯折机构2的常规使用的寿命;安装支架1上安装有辅助机构27,辅助机构27内设置有夹爪单元7,夹爪单元7包括主架体8,滑动连接在主架体8上的两个夹持爪9,安装在主架体8侧端的电机10,转动连接在主架体8内的双螺旋丝杠11,两个夹持爪9分别与双螺旋丝杠11螺纹连接,且两个夹持爪9对称的设置,电机10输出轴与双螺旋丝杠11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夹持爪9的前端内侧相应设置有两个垫块12,两个夹持爪9的对称轴线的中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两个夹持爪9的底端贴近于成型头5,在弯折时,两个夹持爪9将出线送出的铁线对夹紧的铁线前端进行弯折,因为两个夹持爪9与成型头5之间的距离贴近,故而在折弯时,两个夹持爪9能很好的保证未折弯部分铁线的平直度,来提升铁线折弯时的质量;辅助机构27还包括安装在夹爪单元7顶端的切割机构13,切割机构13包括相应固定在两个夹持爪9顶端的两个限位刀槽14,相应固定在两个夹持爪9内侧的两个配合刀15,滑动连接在其中一个限位刀槽14内的切刀16,安装在其中一个夹持爪9侧面的驱动机构17,驱动机构17带动切刀16运动,切刀16与相对的配合刀15配合切断铁线的中线的中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首先两个夹持爪9将铁线夹紧,之后通过驱动机构17带动切刀16运动,切刀16从一个限位刀槽14滑动到另一个限位刀槽14内,同时配合对置的配合刀15将出线送出的铁线切断,实现铁线后侧的导向斜面19,固定在夹持爪9侧面的液压杆20,固定在液压杆20伸缩杆端头的滚轮21,滚轮21与导向斜面19配合,夹持爪9的侧面固定有支座22,安装座18与支座22之间安装有压缩弹簧23,控制液压杆20工作,液压杆20的伸缩端头带动滚轮21运动,滚轮21与导向斜面19发生作用使切刀16运动,切刀16运动将铁线切断,以此来实现动力的传递,切割完成之后压缩弹簧23回弹带动安装座18复位,从而使得切刀16复位;夹持爪9的侧面转动连接有两个限位辊24,两个限位辊24相应设置在安装座18的两侧,且两个限位辊24侧面分别与安装座18紧贴,两个限位辊24的作用主要是限制安装座18运动的轨迹,抵消导向斜面19与滚轮21配合产生的反作用力;安装支架1上安装有两个横向的滑杆25,主架体8分别与两个滑杆25滑动连接,安装支架1上安装有电动推杆26,电动推杆26的伸缩端头与主架体8的一端侧固定连接,控制电动推杆26工作,电动推杆26带动主架体8运动,主架体8带动两个夹持爪9运动,即可改变两个夹持爪9的位置,从而使两个夹持爪9之间夹持的铁线得以改变位置,以此来实现弯折后铁线.使用说明:首先将铁线通过送线的出线送出,铁线旋转,双螺旋丝杠11带动两个夹持爪9相互靠近,使得两个垫块12将其之间的铁线旋转将铁线弯折,弯折一定角度后,通过送线向前再送出铁线旋转一定角度后,再进行弯折,以此来实现铁线的三维的弯折,弯折完成后,出线收回一小段距离的铁线,使得弯折之后三维的铁线需要截断的位置靠近到切割机构13的位置,之后控制电动推杆26带动滚轮21后撤,在后撤的同时滚轮21与导向斜面19发生作用,使得安装座18向前运动,进而安装座18向前推动切刀16运动,切刀16向前运动与另一侧的配合刀15将铁线挤压切断,切断之后,两个夹持爪9能将切断后的弯折成型的铁线夹住,之后控制电动推杆26带动主架体8运动,主架体8在两
个滑杆25上滑动,主架体8带动两个夹持爪9向一侧运动,从而将折弯后的铁线转运到另一侧,可以预先在另一侧下方放置收集箱,当铁线转运到另一侧之后,控制两个夹持爪9松开,弯折后的铁线掉落到收集箱内,当积攒到一定量之后,移走收集箱集中取出弯折后的铁线即可,之后通过电动推杆26将两个夹持爪9重新移动到成型头5与出线之间,重复上述弯折的步骤即可。
1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您需求助技术专家,请点此查看客服电线. 高分子成型加工新技术及模具(包括外场对材料物理属性的影响机制、特种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复合成型技术及模具装备、模具CAD/CAE等) 2. 高分子基生化分析材料(包括生物分析专用试剂盒、高分子型试剂保护助剂等) 3. 药检分析仪器及耗材 4. 功能塑料与功能包装材料
1.食品科学 2.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 1. 农产品保鲜与加工技术 2. 鲜切果蔬加工 3. 功能活性酚类物质加工稳定性及其留存规律 4. 超声波声化效应研究
1.机电一体化系统模块设计与开发 2.嵌入式系统模块设计与开发 3.工业与服务机器人技术探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