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一经曝光引起了巨大争议,不少人觉得与其有时间去管老百姓如何给电动车充电,还不如多查查食品安全问题,甚至网友调侃这是在变相“罚款”,戏称这次行动为“世界笑话”。
今年的5月23日夜晚,国家对自行车安全风险隐患问题展开了全国性的整治工作,为此,国家出动了7.4万个夜查行动小组,总人数突破了25.6万余人。
一下子派出如此之多的人,可见有关部门对于此事的重视程度,依据相关统计,仅只是一个晚上的时间,检查组就查遍了6.3万个居住小区、17.5万座自建房以及23.3万家夜间经营使用场所。
到了行动开始的次日,各大媒体对于此事进行了报道以及转载,迅速引起了众人的高度关注,但对于此次行动,网民们的态度不再如往常那样呈现一边倒的态势,而是褒贬参半。
一部分网友并不赞成此次严查,认为完全是多此一举,有这样的精力和时间,还不如多查一下食品安全问题。
毫不夸张的讲,食品安全已经威胁到了全国各年龄段的人,从婴幼儿喝的奶粉,到老年人吃的汤羹均有出现过问题,甚至连猫狗吃的粮食也会被添加各种“科技与狠活”。
除此之外,也有些网友觉得检查的方向错了,与其严查普通的平民百姓,还不如去查生产方,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老百姓就没有办法鉴别一辆电动车合不合格,他们只会以合格证为评判标准,但合格证毕竟只是一张纸,黑心商家若是想伪造有的是办法,但凡老百姓有辨别能力,他们必然不会选择不合格的产品。
也有不少网友认为,兴师动众了25万余人,只为了趁着夜色查平民的电动车,此举哪怕放眼全世界,都是一个笑话。
其次,人们觉得严查电瓶车就是在刻意针对底层百姓,毕竟放着那么多黑心企业不差, 偏偏将目光对准电瓶车,难免不可能会引起众人非议。
所谓“飞线充电”,就是从高层窗口扔下来十几米的电线,为停在楼下的电动车进行充电,不仅仅只是高层,哪怕是从一楼往外接线充电,同样会存在安全隐患。
首先,不少人没有“功率”这个概念,随便拿个插板就给电动车充电,倘若功率没有选对,在充电过程中很容易引发火灾。
根据相关统计,全国电瓶车保守估计已达到了4亿辆,可随着数量的增加,火灾事故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仅只是在2023年,全国就接到了2.5万起电瓶车失火的案件。
就在2023年4月7日凌晨,北京市丰台区一小区发生了大火,两人在火灾中不幸去世,还有一人被严重烧伤,而起火的原因,正是电动车的电瓶。
眼看火势无法控制,周某立即拨打了火警电话,并在事后主动前去自首,经过法院判决,被告人周某法律及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过失引发火灾造成两死一伤,其行为构成了失火罪。
从这起案例就能够准确的看出,使用不正确的方式给电瓶充电存在失火隐患,一旦着起火来爆炸,普通人根本没办法控制火势,只能眼睁睁看着大火吞噬着周围的一切。
这次检查之所以派出这么多人选择夜间突袭,根本原因还是想摸清楚真实情况,其实早在两年以前,就展开过对电动车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的排查行动,但起到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特别是“飞线充电”现象,可能今天碰到检查会收起插线板,到了第二天又开始继续。
通过夜间突袭检查的方式,一种原因是希望能集中消除一批违规停放充电的行为,第二点是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宣传提示作用,对那些行为严重却屡教不改个人或单位,检察人员只有采用重罚的“下策”,才能起到警示他人的效果。
安全问题无小事,之所以此次要严查,就是因为太多人没把安全当回事,总觉得危险距离自己很遥远,把执法人员的劝诫不当回事,夜间严查实属无奈之举。
执法人员也是人,如果让他们在夜查电容车和在家看剧喝啤酒之间作出选择,他们肯定会选择宅在家里享受夜间生活,犯不着去干这吃力不讨好的活,综上所述,此次夜查很有必要,一切都是为了安全考虑。
1、原文登载于济南时报2024年5月28日:《夜查电瓶车,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